疍家文化风俗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疍民已相继结束风里来浪里去的渔家生活,都已经上岸生活,但是丰富的疍家传统和文化习俗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由于长期的闭塞环境使得疍家文化传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种文化主要通过方言、文化习俗、服饰、婚等得以传承

  一、疍家的起源

  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及浙江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群即疍家人。目前他们仍保持着百多年来的生活习俗。由于他们的艇形状象蛋,所以在史籍上他们被称为“疍家”。在人们的记忆中,疍家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游历于水上,住在船里,过着海洋的漂泊生活,生活来源主要靠打鱼为生,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在中国也被称为“水上的吉卜赛人”。疍家是个特殊的群体,但对其由来,没有相应的文字史料记载,至今对其起源也没有一个确切和权威的说法。有的说是疍家古百越族的后代;有的说疍家是属于56个民族外的少数民族;还有一种更加传奇的说法就是“东晋末年,农民首领卢循起义沿江南下,战败后逃跑,为了逃生,有一部分官兵以水上为生,从此以捕鱼、摆渡等生;也有人认为疍家人由于常年生活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生存环境恶劣练就了他们独特的谋生手段,生命没有保障就象蛋壳一样脆弱,所以被称为疍家。这就是疍家人的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不断更替,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帝制,武昌起义爆发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统治者所制定的约法三章被废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疍家人先后都已离开海上的漂泊生活上岸,但富有丰富的海洋风情的疍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来。

  二、疍民的生活习俗

  1.语言

  古代疍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跟华语并不相通。宋朝的时候疍民入籍被编为‘夷户’,与汉族的交往日益密切。到了明朝,除少数的疍民比较封闭,不通汉语外,其他大部分的疍民已经逐渐掌握汉语方言,但他们所讲的方言中保留着他们本民族的一切言语特点。
  今天疍民的方言经过了长期的变化和发展才得以定型。自从秦汉起,就不断有疍民直接到安家入籍,使得汉语和闽越人语相互融会贯通,方言得以定型。北宋和南宋时期,大量移民涌入中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汉人区,同时北方汉语与地方土语结合,最后形成了方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方言是中原人所讲的汉语与疍民人原有方言的融合;明清后随着疍民的逐渐汉化,疍语就朝着汉族方言发生演变,原来的疍语消失。
  疍家话是属于粤语方言,跟白话比较接近,但是具有不同的口音,特别具备水性的柔软。方言里,他们管妈称为“家(ga)”,管睡觉称为“咪(mi)觉”。疍家人很豪放也比较浪漫,数百年来他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歌。他们将飘散在水上的歌曲,叫做“咸水歌”,同时又被称为“白话鱼歌”。其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清新的曲调,具有天然的旋律,歌曲欢快流畅,抒情委婉。在新郎出嫁的日子里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喜悦;在外出海上打鱼时,在海上摇船时歌唱;在收网织网时歌唱,因此疍家的老少男女都会唱歌,给他们的生活添加了丰富的色彩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成为疍家人日常生活中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
  “姑娌妹”曲调充满着奔放的情感,疍家人喜欢在去海上打鱼时大声歌唱:“橹尾摇涟,棹尾起溅呃,姑娌妹,拉疏拢橹,等哥摇前……”咸水歌曲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下去,白话渔歌将疍家人的各种情怀充分表达出来,淋漓尽致。这种歌曲的传唱习俗,使得这些不识字,不能与上岸通婚的疍家人,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深深融入到白话渔歌中,得到了记录和很好的传承,这些古老的曲调,记录着疍家人的故事,弘扬着疍家人温暖、和谐的情怀。

  2.服饰

  疍民所穿的衣服颜色是蓝青色或者是褐色的,布料是粗布,衣服颜色与与帆船所用的布颜色一致。裤脚比较宽松,但短,可以方便作业,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疍家的男女数代同住一条船,没有单独的厕所,方便将便器放到胯下接尿。
  疍民因为生活贫穷,一般很难得添置新的衣服。有的疍民一年四季都穿着比较破旧的衣服,补丁很多,因此被一些岸上人嘲笑为“九日干”;意思是补丁很厚,洗完后要晒九天衣服才能干。福安沿海的疍民在海上捕鱼作业时穿着特别的裙子,裙子由咸草做成,可以抵制海水的侵蚀。
  疍民男男女女,一年四季不穿鞋子;疍家女全部脚很大。历史上疍民很长时间内都保持内部通婚,可能与疍家女脚大有关。

  3.婚配习俗

  疍民的婚配习俗有自己的特色。婚姻大多由父母进行包办,实行内部通婚,不与外人进行婚配。疍民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年龄双方到15—18岁的时候,就可以谈婚论嫁。当男方和女方有意向结婚时,双方的父母将主婚把日期和聘礼定下来,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男方请媒人物色女方对象,或者是女方将自己的生辰八字托媒婆交给男方家。在合婚的三天当中,只要男方家没有打破碗具,双方可以结婚。有的还要到庙中求签才可以定婚。这一环节叫合婚。
  (2)男家将日子选好,把聘礼送到女方家,这叫为定。聘礼包括四个大洋,四个茶杯若干包茶叶,四包芝麻,四个槟榔,。并将聘金商量议定下来。这一环节叫定婚。
  (3)为定后,男方家将部分聘金送至女方家。另外送2包茶叶、2包白米豆、2包瓜碧各,2包芝麻、100个甜肉包、100个公鸡饼、4个槟榔,4个茶杯。这一环节叫聘婚也就是担茶。
  (4)男方家第3次将聘礼送至女方家。这次送的礼物只是2包芝麻、2包茶叶这个过程叫进茶。
  (5)男方选好结婚的好日子用红帖写上送到女方家。同时送给女方若干包甜肉包、糕饼还有一只猪脚,4个槟榔。这一环节叫看日。
  (6)把剩下的的聘金交给女方家,这一环节叫作“完聘”。聘礼有几包茶叶、芝麻,4个茶杯,4个槟榔,一对金耳环,另外有若干聘金。
  男女到了婚配年龄,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便早早划船前来助兴,附近岸上的居民也常挤到溪边来看热闹。男女双方把船停靠在岸边,待嫁的新娘穿一套喜气的红衣服,头盖红盖头,在船舱内哭嫁,低声唱着《婚船哭》,以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
  待到良辰到来的时刻,新郎的婚船朝新娘的喜船驶去。当婚礼司仪大声宣布“抱新娘合婚”后,新郎喜船与新娘喜船靠拢,以便新郎上船抱上新娘。这个时候新的亲朋好友一起撑船上前,用竹篙把新郎的喜船拦住。双方你来我挡,非常热闹。在一片热闹声中,新郎则抓住机会,跳上新娘的船,抱起新娘就离开。新娘的亲朋好友招架不住只好把这对新人推下水,来一个“如鱼得水”。这个时候双方的亲朋好友了都都纷纷跳下水,和新娘新郎一起嬉笑欢闹,好不热闹。到高潮时,男女双方的亲家把染上红色的熟鸡蛋抛下让大家哄抢,所谓“群龙抢珠”。等到鸡蛋全部被抢完的时候,新郎立马抱着新娘,乘上喜船,拜堂。
疍家文化风俗研究

  4.疍家酒文化

  疍家人口福是最有口福的一个特别群体,他们的饮食得天独厚来自上天的恩赐,可以尽享海中食物。疍家酒席全是“鱼”,这鱼包括燕窝、鲍鱼、鱼翅等等。因为他们长年漂泊于海上,与海风海浪作斗争,所居住的环境潮湿,容易被寒风侵袭身体引起风湿等身体疾病。智慧的疍家人非常智慧地发现了酒的抵御寒气的功能,所以在其漫长的海上漂泊生涯中,用实践进行了检验,通过利用海马海参等材料等泡制各种海珍酒,他们所泡制的海珍酒富有神奇的功效,比如可以祛风、补肾强体、健身等功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酒文化”。

  5.起居习俗

  岸上人将疍民称为“水户”、“连家船”等,岸上人对疍民的称呼反映了疍民生活起居特点,也就是说疍民是生活在水面上的群体,具有集体居住水面的风俗习惯。
  疍民进行水居是受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的结果,经过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生活生活习惯和风俗。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漂浮于江海;以船为家,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甚至连去世都在此。一般来说一条船为一个家庭的生存单位,老老少少上下三代都住在船里头。船仓上用席篷遮盖,一般以宽大的帆叶编织而成,船篷可以分为二节或者三节,前后可以移动,非常轻便,捕鱼的时候可以将其叠放在后他仓上面,晚上将其拉开盖住整条船,可以遮风挡雨防寒防冻,方便疍民生活。官府进行渔业征税往往是以船为计量单位。疍民讲究卫生整洁,每天都会把船清洗多次。舱内所有的船板,统统用桐油进行涮洗。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可以在船内打着赤脚自由活动。疍民从小到大在海面上过着漂泊的渔业生活,从不上岸。他们习惯水性,擅长操舟。
  1729年经皇帝谕旨旨疍民上岸生活和居住。可是被岸上人家称为“后船”的疍民仍旧保持其水居的风俗习惯。他们都群体居住在破旧的船屋或者渔船上,形成富有特色风情的渔村。船屋是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居室,继承了渔民水居生活方式。所谓“船屋”,是渔民将废弃渔船放置在沙滩上。船仓用拱形的篷席将其盖住,可以随意地被移动或者掀起。后来他们又用沥青纸或者木板遮盖船屋。船屋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沙滩上,成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疍民风俗色彩。疍民还将列祖列宗的灵位摆在船仓内,四时进行烧香供奉。这种船屋的布置,可能是我国明清遗留下来崇拜图腾的风气。长期以来他们习惯寄居在船上居住和生活,疍民很喜欢将脚盘起来坐在船上,即便到了岸上,仍保留着以前的盘坐习惯。船屋的布置也和过去一样,以求心理平衡安定。饮食时也喜欢采取这样盘坐方式,与陆上居民背坐椅子的方式不同。
  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的忌讳:在船上走动时脱鞋,也不许外来客人穿鞋上船。由于疍民终生生活在船上,长年经历风沙,他们的财产和性命都船上。一切给船带来不良影响的语言动作他们都心存忌讳。比如就餐时,就餐工具都禁止颠倒放置。吃鱼不许将鱼翻转。如果屋内的东西被打坏他们认为兆头不好;对谈猫有忌讳,因为猫吃鱼,另外,最忌讳的是他们所居住的船屋沾染上邪气,会导致撞船不利事情的发生。还有如下具体的禁忌:禁止女人跨过船头最前端;禁止刚生完孩子没有满月的妇人接触自己的船只。禁止死人的尸体上经过船头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利。禁止陌生人进船尾。因船尾舵手掌舵之地,怕沾上晦气导致船失灵。禁止在船头上大便。禁止女人跨渔网担心捕不到鱼虾。新郎结婚必须满4天或者一个月可以上出海作业。

  6、疍民的民间崇祀

  历史上的,疍民信仰杂而多,史志上就曾记载“习尚鬼巫”。大量的木偶为成为疍民祭祀供奉的对象,他们封建迷信,岂求通过祭拜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在各神灵中,疍民最信奉妈祖,过去他们均建妈祖庙。妈祖信仰普遍流行于沿海。由于妈祖海上著灵女神,所以格外疍民特别尊崇。以前,每年的阴历3月23日妈祖的诞辰日9月9日妈祖的“升天”日,他们都要举行大祭。
  疍家人信佛,尤其信仰龙王。每到初一和十五他们都会给龙王上香,准备猪、羊祭祀,以岂求神明来保佑他们幸福平安。

  三、疍家生活现状

  过去以海上作业为生的疍家渔民,越来越少有人以打鱼为生了,有的海域禁止渔民捕鱼,加之他们的鱼船很小,不能出太远的地方,活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另外这种小范围的捕捞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和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支,有些渔民年龄越来越大,体力不容许他们再出海进行捕捞,而年轻的一代没有捕捞经验,甚至有些孩子都不会游泳,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有很多的生财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他们很多离开海上去岸上进行谋生,成为了新一代的“陆上疍家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进城务工成为了上班族,领着固定的薪水,生活明显得到了改观,渔船越来越少,楼房越来越多,很多疍家人所生活的村庄装了数字电视,家家安装了有线电视和网络;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村里也建起了与渔业生产相关的图书馆,但是渔民是农业户口,无法与城镇居民的享受同样的待遇。有些无法享受城镇社保,没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一方面是农业户口,另一方面没有土地。使得很多的疍家人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迫切需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解决养老问题。
  疍家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过去“喜好赌博”的疍家人现在变得“喜好读书”了,过去只追求解决温饱问题的疍家人“现在成为了奋进求发财致富的疍家人。年轻的一代思想得到了解放,性格奔放,有着十足的干劲。

  四、疍民谋生方式

  根据《闽书》记载,分布在海域附近的滩涂,以捕鱼为业的是疍民。海区疍民喜欢捕黄瓜鱼以及带鱼,渔民将其称为“捕金钓银”,捕捞所获得的鱼将留存起来作为“歇季”维持家里生活所用。
  到民国后,疍民渔业大力发展,渔船不仅有大小钓船,另外还有艋艚等。艋艚船是通过布置艋艚网进行捕鱼作业。围罾船主要是用来进行群鱼类捕捞,通过用双船围网进行捕鱼作业,大部分集中在近海区域生产,有的还有浙东渔场生产;春汛和夏汛主要捕捞墨鱼和黄鱼,秋汛和冬汛主要捕捞带鱼。渔业的发展给当地渔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使得疍民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剧了疍民内部的分化。
  疍民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区域特色和种群特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疍民在历史的长河发展中积淀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但随着神会经济的发展,疍民已经上岸生活,很多习惯和风俗慢慢就消失了,留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1]李健民.闽东疍民的习俗与文化.[J].宁德师专学报,2009
  [2]刘传标.闽江流域疍民的文化习俗形态.[J].福建论坛,2003(0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8940.html,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