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中信银行为例

摘 要:现阶段,金融业对于我国经济体系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模块的商业银行,虽然获利能力较强,但风险也很大,必须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对各种危机案件进行及时地处理,进行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本文以中信银行为例,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首先,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入手,同时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其次,通过对中信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找出了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并与商业银行的特点相结合,为中信银行内部控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信银行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商业银行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对于经济蓬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金融业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商业银行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一味地谋求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和利润增长,不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形成。所以商业银行不断爆发财务丑闻,暴露出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解决内部控制问题已刻不容缓。

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有效。本文从中信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中信银行在内控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中信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区别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经营各种金融资产,通过金融负债渠道筹集资金,采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来创造价值,需要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1]。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自我规范的行为,是为了实现自我经营的目标,对经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需要实行内部制度管理,约束人员、部门以及业务环节[2]。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需要依据一系列规范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这些制度之间需要互相牵制,要有清晰的流程、措施、程序和环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行内部控制来确保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对业务经营进行规范,化解商业银行遇到的问题,进而来提升它的总体价值[3]。

2.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1)授权控制法。授权控制法是指银行需要授权人以及授权人制度来进行内部控制[6],有了这样的管理和约束,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办理各项业务时,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来办理,经过上一级的授权之后,才能够去执行该业务,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办理。授权控制法确保了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了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7]。

(2)目标控制法。目标控制法指的是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采用的管理办法,该方法需要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相结合,并基于其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内容进行明确与量化[8]。

(3)标准化控制法。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标准化控制法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处理各项业务的时候需要有相关的文字说明或者流程图[9],这样才能够清楚的划分职责,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让工作的程序更加标准化,更加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4)措施控制法。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措施控制法适用于业务活动中,可以达到预先设想的相关目的,进行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对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进行监控和保障,保证内部控制及时有效地实行。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取得的成绩

相较于国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开始较晚。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初步形成内部控制体系,最初也不是自愿开始,而是被动接受,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之后,我国开始主动探求内部控制的发展,在思想和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0]。

3.1.1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步加深

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得到了不同层面和视角的发展。商业银行都建立起了内部控制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了各项政策,增强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有效运行[11],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3.1.2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变化的大环境下,需要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对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进行开拓和创新[12]。商业银行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之后,形成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采用了客户至上、风险控制主导、商业引导的原则,促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控制工作基础更加牢固,还有很多商业银行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对风险进行了更好的防范。

3.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制约

在现在的金融大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员工数量与员工素质不成正比,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内部控制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手段和奖惩手段,建立起有效的奖惩机制,将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也不会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内部控制文化氛围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不能形成员工工作时的浓厚氛围[13]。

3.2.2 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新生金融产品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使得商业银行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空间,很多商业银行都开发了新的业务和产品,来满足客户日益增多的需求,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针对这些变化,却没有合适的内部控制对其进行约束,导致内部控制在新业务的开展中出现了盲区[14],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3.2.3 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瞬息万变的,因为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商业银行很难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导致风险的识别能力比较差[15],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无法对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风险的防范比较滞后,很多时候风险已经产生了才开始进行防范,缺乏事前的预警和实时的防范,不能建立起及时有效的风防御和预警体系。

3.2.4 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内部控制的需求

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无法真实全面的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导致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偏低。近年来,电子化业务发展迅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层出不穷,但是很多相关的信息处理却来不及完善,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导致自身系统存在很多缺陷,交易数据容易出错,会给客户带来很多不便和影响,影响了自身的口碑,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2.5 内部监督部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

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部门对风险认识能力不够强,专业人员责任不明确,这些内部监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掌握的业务知识不全面,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也不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能,无法精准和全面的判断及发现问题,缺乏内部监督的权威性,监管性能低下,缺乏一定的严肃性。监督人员的内部检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严谨的态度,检查的不仔细,力度也不够,没有科学有效的测评方法,导致监督约束作用大打折扣。

4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4.1中信银行内部控制总体概况

4.1.1 中信银行的组织结构

中信银行作为中国大陆第七大银行,其资产总额达到12000余亿港元,共有16000多名员工及540余家分支机构。各地分行组织架构比较简单,分行行长负责主持工作,并主管两大部门分别是:人资部和办公室,每位副行长负责三大机关部门,如图1所示。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中信银行为例

  图1 中信银行分行的组织架构

  4.1.2 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

表1商业银行贷款分类以及对应风险程度

贷款分类 风险程度
正常类 借款人有充分能力履行合同,不能按时不还本息的可能性极小。
关注类 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极小的可能性存在无法偿还本息情况。
次级类 借款人的还款人出现问题,无法通过正常经营活动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可疑类 借款人无法足额还本付息,即使执行抵押等措施,也必然造成一部分本金的损失。
损失类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须的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完全收回。

数据来源: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根据银监会出台的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五类,分别对应的风险程度如表1所示。表1所示的五级贷款分类,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分类标准,主要考量其主要收入来源,其次考虑贷款的担保物。在表1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

表2中信银行的五级分类单位:百万元

日期 2017-6-30 2017-12-31 2018-6-30 2018-12-31
贷款总额 3,091,095 3,196,887 3,379,294 3,608,412
正常类贷款 2,968,950 3,074,855 3,232,762 3,459,343
关注类贷款 71,026 68,384 85,667 85,041
次级类贷款 28,348 21,931 31,547 26,141
可疑类贷款 18314 25157 27093 30779
损失类贷款 4457 6560 2225 7108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根据银监会的分类指引,中信银行近年来的五级贷款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发现,随着中信银行贷款总额的不断增长,次级类贷款总额呈下降趋势;可疑类贷款总额由183.14亿元增长到307.79亿元,增长率68.1%;损失类贷款总额由44.57亿元增长到71.08亿元,增长率59.4%。总体看来,从2017年到2018年底,不良贷款总额呈不断上升趋势。

4.1.3 中信银行的内控体系

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较晚于其他商业银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间,重大金融犯罪频频发生,产生不良资产的比例不断提高,才使得中信银行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这才开始研究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对应的部门,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同时采取了大量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活动的组织。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中信银行为例

  图2 中信银行的内控管理流程

  整体而言,现阶段中信银行的成长能力强,盈利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且其在防范风险方面也在加强,综合财务竞争力处在一个较好的位置。但相较于国内外先进银行的内部控制措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中信银行的内控管理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

风险识别。中信银行需要应对的风险由客户违约或信用类型发生了改变从而使银行不能如约收回甚至承受损失的可能性形成。此外,由于内部控制程序设置不当或人员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也会导致中信银行损失的风险。第一,信贷业务调查、审查不严,向不具备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或办理承兑汇票、信用证;第二,业务经办中合同、文本、文书、凭证不完整、不规范;第三,资产业务中盗窃库款、编造客户资料骗取贷款等的道德风险。风险评估。中信银行设了三类指标用于计量风险,具体见表3。表3中信银行计量风险的指标

指标 含义 标准
不良资产率 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 不高于4%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 不高于5%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最大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 不高于15%
全部关联度 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 不高于50%

在流动性风险评估方面,中信银行流动风险的计量指标如表4所示。中信银行通过及时且有效的内外部计量指标的检测、指标的明显变化,适时采取正确的风险控制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表4中信银行计量风险的指标

指标 含义 标准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 不低于25%
核心负债比例 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 不低于60%

风险控制。中信银行抵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限额管理、信贷审批、贷后管理和经济资本配置等。限额管理,即对某一客户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更严的准入审批或更高层次的审批来处理。信贷审批,包括建立贷款定价机制和贷款发放机制。贷后管理,通常采取贷款转让和贷款重组方式来控制风险。中信银行使用贷款转让的方法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抗风险能力、提高收益。

4.2中信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4.2.1有效的内控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还没有真正形成,其部分行政管理者只是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就是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的集合。2013年,中信银行爆出的理财诈骗更是引起银行界的动荡。作为中信银行郑州某支行的副行长,郭文雅为了个人利益向多位客户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将回报率夸大到实际利率的数十倍以上以此吸引客户。然而成功向客户吸纳资金后却导致资金链断裂,致使 117 名客户的 4022 万元血本无归。而在全国范围内中信银行爆出的诈骗丑闻并不只此一例,海南分行员工邓倩娴通过“过桥业务”谋取私利达到 3.5 亿,温州的一名银行职员挪用 2000 万的理财资金投放高利贷。理财诈骗事件曝光后,中信银行不仅没有反思自身监管的问题还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将责任完全推到相关员工的身上并且宣称员工行为与银行无关。银行员工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进行诈骗,给投资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最后银行却撇清自身关系,让投资者独自承担巨额损失。中信银行的种种做法都反映了其内控的无效性和混乱性。

对于中信银行的基层工作员工来说内部控制这个词很陌生,而法制观念淡薄,无内控意识的员工在处理各项业务的同时往往感情替代规定、贿赂串通上级、相互包庇、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中信银行理财诈骗案件的发生,暴露了中信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严重缺失。中信银行只有充分重视内部控制文化,将其传达和渗透达到像企业文化那样深入员工内心的程度,内部控制才能在银行内部得到良好的实践。

4.2.2 电子银行领域内控制度执行滞后

中信银行的电子业务在近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工作效率也因为拓展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银行的业务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降低,电子银行业务也为中信银行来带了很多新的业务的收入,其中电子业务的手续费就是收入中的重要来源,因此中信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开发电子银行业务客户。

表52018年中信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客户统计

客户类型 数量(万) 增长率
企业网银客户 291.22 9.82%
个人网银客户 11922.15 5.84%
手机银行客户 7617.35 18.24%
电话银行客户 10329.36 5.83%

表5可以看出中信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不断增长,说明了其电子银行的交易额也在不断的增长,其也针对了电子渠道的手续费进行了很多优惠,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取得了可观的收入,但是随着其业绩的增长和客户群的增多,金融诈骗事件也经常爆发。据猎网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收到的通过电子银行进行金融诈骗的案件数及金额如表6所示。

表6电子银行业务的诈骗事件统计

2016 2017 2018
诈骗案件数 20623 24260 21703
总金额(亿元) 1.95 3.5 3.9
人均损失(元) 9456. 3 14413.4 24476.7

电子银行业务的诈骗额逐年攀升,发生此类事件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不够完善。虽然明确规定了与电子银行业务有关的操作流程,但是实际并没有完全按照相关流程执行。内部控制系统非常滞后,无法与电子银行业务同步发展,严重制约了中信银行的发展脚步。所以在中信银行应该重点关注电子银行领域的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

4.2.3尚未实现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

商业银行主要提供货币借贷服务和现金存取服务,此类业务都是建立在对信用的评估前提下的,风险非常高,负债也非常高,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需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主要部分。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全面,是根据监管部分的要求建立起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但是没有对其局部进行风险控制的严格执行,以至于不能正确地识别风险,风险评估的措施也不够先进,缺乏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无法有效地降低风险。

在2016年9月,南京国晨化工有限公司向中信银行城北支行所借的货款全部逾期,之所以会发生此次不良贷款,主要是因为城北支行并未进行全面的调研与控制活动。事实上,在2016年初,国晨公司的生产盈利能力就已经呈现出下降势头,而且为保全自身资产,当地银行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依旧未引起城北支行的关注,这表明城北支行现有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合理有效,导致其未做出及时的防范措施。在发生信用风险之后,城北支行不仅未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且不了解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同时也未弄清楚国晨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所处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等,仅仅采取了拖延策略,借新款来偿还旧款,并通过转换到期贷款的方式,掩饰该公司存在的经营与信用风险,这也说明城北支行尚不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处理国晨化工有限公司的不良贷款时,城北支行采取的仅仅是事后防范,并没有意识到事前与事中防范的重要性,缺乏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当出现风险时,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非主动应对风险,将风险控制到合理的范畴内,而且也没有形成集事前、事中、事后于一体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的目的主要在于有效控制风险,也就是说,对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那么风险预警与风险识别也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在国晨公司产生不良贷款之后,城北支行并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反而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这表明城北支行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分散风险的能力。

4.2.4 客户信息沟通不健全

商业银行需要和基层网点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基层网点进行内部控制,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但是中信银行却没有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跟进,没有对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准确的把握,也没有对业务进行及时的处理,对风险的评估也过于乐观,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很多主管思想。

中信银行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但是业务处理能力不够强,缺乏统一、运作有效的信息管理、交流以及反馈的系统。中信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外部信息也缺乏有效的传递,与客户的沟通不能达到切实有效的效果。2018年的个人客户存款额和公司客户存款额都出现下降趋势,个人存款下降5.66%,公司存款下降7.32%,如表7所示,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中信银行的客户信息沟通不健全而导致的。

表72017年-2018年中信银行的客户存款金额变动单位:千亿

2018年 2017年 变动(%)
个人存款 0.53 0.50 -5.66
公司存款 2.87 2.66 -7.32

中信银行内部管理层和基层网点没有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采用的贷款转移风险管理措施比较落后,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反映了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亟待完善和提高。

4.2.5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虽然中信银行的内部监督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科学化,但监督制度的具体执行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内部监督制度流于形式、效果甚微,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良贷款的追责制度详细规定了相关责任人,如表8所示,不良贷款具体追责制度的执行却常常草草了事,没有实际效果。

表8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追责人

层级 具体责任人
第一级 本行行长、副行长、有关高管人员、贷款管理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信贷部门负责人
第二级 本行营业部主任、副主任、信贷管理员
第三级 分支机构行长、副行长、信贷人员
第四级 违法违纪违规办理信贷业务的职员
第五级 擅自发放贷款的非信贷岗位人员及与不良贷款有关的其他岗位人员

中信银行如果发生不良贷款事件,需要进行严格的不良贷款追责处理。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追责制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很好地落实。上级管理层需要对支行行长、分管行长和客户经理进行问责,追究相应的责任并给以一定的处罚,但是中信银行却没有根据内部控制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追究,监督和处罚的力度不够,导致内控制执行力形同虚设。这样的处理方式导致支行行长等相关人员没有得到合规性的教育,没有引起深刻的警醒,在主观意识上更加放松,助长了不合规的行为,导致内部控制缺乏严肃性和威慑性,从而使得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监督约束力不够。

5 完善中信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5.1 加强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

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国外矩阵型的组织架构,而不是仅局限于现有的垂直形态的直线职能性结构。中信银行应该将目前的管理结构转换为能够互相牵制的组织架构,增加横向上的领导,既要整合协调各领导层的任务,也要保证对下级各支行的管理。中信银行的内部权力不均,权力主要掌握在管理层,没有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规章制度,分别对总行和各分支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确保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导致内部控制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力不强。

中信银行要想有更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对员工进行激励、凝聚和约束。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其内部控制的导向和保障,可以使其规章制度更加严谨和完善,可以对其有更好的文化及道德约束,在内部建设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能够让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个层面面和角度。企业文化也可以更好的培育员工的正确价值观,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树立诚信、公正、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从而具有更好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氛围。

5.2 深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中信银行要想积极的应对经营的风险,就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全面实施的有效性。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科学合理,根据银行的自身情况进行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研究出独特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可行。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随时的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应对最新的风险,能够跟随新业务的开展步伐,在新领域上加强规范,在细节上加强处理,让银行的各个业务都能够得到约束和规范,风险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

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保障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内部控制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让各级负责人成为主要负责人,认真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政策,并且向下级传达,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主体是银行的基层员工,基层员工应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遵守规章制度,不可进行违规操作。加强内控制的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加大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对待违规的行为要及时的处理,杜绝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5.3 实施全面风险评估与管理

中信银行需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结合全面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定出全新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所有业务的流程,让所有的业务都能够标准化,有细致和规范的操作。对待敏感性高的业务和环节,需要对人员进行管控,加强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建立起从上层领导到基层员工的全面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将各基层、各部门进行横向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内容是风险管理控制,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确保每年的风险管理能够按照预期完成。

5.4 提高内部监督能力

中信银行需要专业的评审机制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需要组建起专家库,还要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监督理念、监督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更好的风险识别技巧。

中信银行还需要建立起实时预警和风险控制系统,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的管控,根据事先设定好的风险预警模式进行相应的预警处理,对业务流程产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风险的预警和甄别,同时及时的向监管部门传递,从而及时的处理相关的信息,避免潜在的风险。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应当从事故多发的方面进行预警,对主要的风险进行防范,对现场进行重点检查,对现场进行持续的监控。监督人员需要重视员工的表现,对员工的经济往来,社会交往和思想动态等有了解,一旦出现异常行为和现象要及时的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解决。

5.5完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

商业银行的信息传递系统应该高效、通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信银行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确保信息的高效传递和交流,让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共享信息。管理层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下级进行管理,发布任务和指令,任务和指令之间不会相互冲突,也不会重叠,员工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向上级反馈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地与上级领导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效地解决日常工作中沟通不及时、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等问题,有效节约银行的运行成本,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中信银行的信息处理系统应该与内部控制机制相匹配,不仅能够向下和向上进行沟通,还可以横向和纵向沟通,同时还要能够与外界进行及时地沟通。银行的信息系统应该将会计系统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会计系统加强建设,对网络进行统一建设,有效实现全行的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随着金融业的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参与到竞争中来,他们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增多。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抵抗风险能力,确保资金流动的合理性,让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更加规范和合理。本文针对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来相对合理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中信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将内控文化深入到中信银行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将内控制度融入到中信银行管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将内控措施贯穿于中信银行所有的业务活动中,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不断改进内控方法、不断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提高内控力度,最终建立一套适用于中信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障中信银行朝着更健康稳定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谢荣, 钟凌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俊妤,毛淑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共优化研究[J]. 商业会计,2016(05):92-94.

[3] 郑箐.流程管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6(05): 41-43

[4] 张冬洁,陆伟达.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 商业会计,2013(13): 80-81.

[5] 郝伟华.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控[J]. 时代金融,2018(15):53-54.

[6] 吴曼丽.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控[J].经贸实践,2018(04):135-137.

[7] 万亚红.浅析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控运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18(03):18-19.

[8]胡茵.中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制度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2014(21):111-113.

[9] 刘毅.银行业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0] 刘瑞文,黄洪斌,曹利莎,张同建.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上的比较性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01):25-34.

[11]金海萍,王青松,丁平,李萍,谢捷频,文蓉蓉.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探析[J]. 中国内部审计,2016(11):15-19.

[12]谭桂珍.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以及风险防范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 25-26.

[13] 丁伟伟.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时代经贸,2018(06):11-13.

[14]蒋建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中信银行为例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中信银行为例

VIP月卡¥免费
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91214.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3年1月1日
下一篇 2023年1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