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在福建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健身气功逐渐在全国高校中兴起,福建高校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没能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找出影响其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开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试图为健身气功

  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体质与健康。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不是很理想。健身气功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也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健身方法。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并受到了很多学生们的喜爱,但是习练健身气功的人不是很多。而学校要开展一个什么样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来推动阳光体育的进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随时随地的练习条件和老幼皆宜的广泛适应性等优点,适合在高校中开展。它与现代体育项目倡导的竞争性原则不一样,对于全民体育运动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能够参与到健身气功的练习当中,进而让大学生们喜爱这项运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健身气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二是健气功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健身气功是人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最好形式。

  一、研究背景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运动,不仅充实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还丰富了高校体育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普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试图找出影响健身气功课程开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探索其发展趋势,促进健身气功课程在福建高校的普及与全面开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建省现有63所高校(不包括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研究的需要,将这些高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共8所,占总体的12.7%;第二类是没设体育院系的高校,共55所,占总体的87.3%。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调查性研究”对样本容量的规定,分别在第一类高校中按100%的比例随机抽取8所;在第二类高校中随机抽取24所,占43.6%。本文研究对象为32所高校的40名健身气功教师和320名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在集美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真实性。
  (2)访谈法。走访了福建省高校中与健身气功有关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数十人进行个别访谈。
  (3)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分别对健身气功教师和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传真及Email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了解福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
  (4)数据统计法。把调查问卷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系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测。

  三、福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福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状况调查

  在抽样调查的32所高校中,共有18所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占调查总数56%。其中设有体育院/系的8所高校中都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占100%;没设体育院/系的24所高校中,共10所开设了课程,占41%。调查结果显示:(1)健身气功在福建高校体育专业中普及程度很好,而在非体育专业中的普及程度并不理想;(2)开设健身气功课程高校分布不均匀,表现为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课程中都开设了健身气功或相关课程,而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中只有一小部分的院校开设。

  (二)福建高校健身气功的师资状况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各高校共有60余名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教师。我们对32所高校的40名健身气功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年龄、学历、职称、裁判级别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健身气功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1~40岁之间,占总数的63%;20~30岁之间的占10%;40岁以上占27%。由此可见在各年龄段都有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教师,这为今后此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研究显示,目前福建高校从事健身气功教学师资队伍在年龄上没有明显的断层现象,但学历是反映师资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调查对象中有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63%,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总人数的37%,说明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在职称方面,相对集中在副高职称占40%,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0%,中级职称的占45%,初级职称占5%。从学历结构与职称状况综合起来看,所调查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扎实的学术水平,为今后健身气功研究打下了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40名高校健身气功教师中有35人次支持加强对教师业务培训及制定教学评估体系,有25人次认为应加强校园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力度,有22人次认为校方或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健身气功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为基础,讲究阴阳的平衡与盛衰,五行的相生与相克,气血的调和与失和。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运动动作,又要让其深刻认识与了解健身气功内涵,这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能力。因此,相关教学部门制定更为适合的教学考评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健身气功在高校可持续性地发展。

  (三)福建高校学生对本学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状况调查

  在高校学生对健身气功的意向调查结果表明:有占56.73%的学生愿意学习健身气功,有占27.56%的学生对学习健身气功保持中立态度;有占53.20%的学生愿意向他人推荐健身气功;但也有占22.11%的学生保持中立态度。从锻炼者的角度来说,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通过在校园里学习了健身气功,达到预期健身、养生的效果。而且此运动项目不受运动场地及运动伙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能够促进学生长期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会一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向周围的人积极推荐,可以说它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在高校学生没有选择健身气功的原因调查情况表明:有193人,占63.36%的学生对健身气功不了解;有57人,占18.26%的学生对健身气功不感兴趣;有41人,占13.14%的学生因学校没开设而失去学习的机会。由此可见,健身气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却有超过一半的正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学生们处于不了解状况,这是给教育者一个深刻的反思。

  (四)福建高校领导、教师、学生满意调查

  在领导、教师、学生对本学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的满意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领导对健身气功很满意的占20%,满意的占40%,不满意的占40%;体育专业教师对健身气功很满意的占6.66%,满意的占39.11%,不满意占55.33%;体育专业学生对健身气功开展情况很满意的占7.14%,满意的占72.85%,不满意的占20.01%;非体育专业领导很满意的占20%,满意的占40%,不满意的占40%;非体育专业教师很满意的占6.66%,满意的占60%,不满意的占33.34%;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很满意的占11.04%,满意的占70.93%,不满意的占18.03%。有超过半数教师对本学校开展的健身气功课程现状不满意,说明健身气功在教学或教材等方面还应待改进、完善。在领导、教师、学生是否支持本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调查结果表明:有占60%的领导支持开设健身气功,有占83.33%的教师支持开设健身气功,有占64.10%的学生支持开设健身气功。可见,有超过半数的领导、教师及学生对本学校开展的健身气功课程现状表示较为满意,会支持开展此项目。换句话说,健身气功目前虽在福建高校开设院校较少,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得到了支持并超过半数人群体支持,可见健身气功在高校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健身气功在福建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四、影响福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是关键

  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只有教师积极的引导教学,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与钻研。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有接近50%的教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不满意,这应引起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注重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更为适合的教学评估体系。

  (二)加强福建高校健身气功文化的建设与宣传是基础

  健身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新兴的运动项目。但在90年代中气功遭到“法轮功”邪教组织的严重破坏,如今有些不了解健身气功的人群特别是还在象牙塔的学生,会受此影响,从内心深处不太主动接受。因此,在高校更应重视积极、主动地宣传健身气功,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和强化正确的健身气功观念,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抵制有害气功和腐朽思想对校园文化的侵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拓健身气功市场是催化剂

  学生在学校通过体育课,学会了健身气功,到了社会上又有相关群体可以继续习练,这更加促进健身气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可以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拓健身气功市场。如以俱乐部等形式来发展健身气功,以交流会的形式促进健身气功技能的提高等。通过提高竞赛水平来推动竞赛市场的开发,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来促进健身气功的竞赛形式的多样化、社会化。只有面向市场,借助社会力量,运动竞赛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福建省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将来又可更好地指导全民健身工作,同时也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福建省的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的还较少,分布不均匀,推广的力度也不够,总体来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3)福建高校学生对健身气功这一传统养生锻炼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群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是支持态度,同时已担任健身气功工作的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可见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前景广阔。
  (4)目前福建省健身气功专业师资队伍较为缺乏,相关的教师培训的机会太少、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已开设健身气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表示不满。
  (5)高校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宣传与推广还缺乏力度。

  (二)建议

  (1)建议福建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重视健身气功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尽力做好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分工配合,推动健身气功在福建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2)建议各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高校健身气功运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设置系统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高校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健身气功课程的考核
  评价制度及相关教育目标体系,加速推动健身气功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对健身气功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建立完善的科研机构,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加强高校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媒体对健身气功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加大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开展高校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该项运动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意义及对策分析[J].商.2013(05)
  [2]王思乐.安徽省高校开展导引养生功校任选课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
  [3]宋晓洁,左景江,张丽娜,关静红.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研究[J].才智.2011(24)
  [4]王建超.健身气功对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价值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1(07)
  [5]高会军.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必要性及教学效果实验研究[J].大家.2011(06)
  [6]于海,姚丹.我国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开展现状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02)
  [7]杨学明.普通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职业时空.2010(09)
  [8]张云崖,王林,虞定海.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9]李文勇,马爱民.中华养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科学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7(03)
  [10]岳旭东.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中国武术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3-132.
  [12]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N].国家体育总局2000-09.
  [13]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二百问[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67-69.
  [14]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8-2.
  致谢
  在此我要非常感谢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和同学们。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胡世强教授!胡世强教授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拟定提纲、构思、初稿的修改直至最后的定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众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给予了精心的指导,让我的论文得以最终完稿。胡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深厚的学识和悉心的教导让我受益很多,在此谨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988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